找到相关内容446篇,用时3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唐玄奘及其佛经翻译

    ldquo;始知如来之性即是世间,涅架之际不殊生死,行于般若便是不行,得彼菩提翻为”[27],是说虽身居军政要职,实践儒家名教,并不妨碍信奉大乘佛法,生死与涅架,出世与世间本来是&ldquo...年(648)五月。六句是指:实、、业、同、异、和合;所加四句是:有能、无能、俱分、说。   玄奘在贞观二十年(646)奉敕撰有《大唐西域记》十二卷。唐道宣《续高僧传》卷四{玄奘传)说:&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60761214.html
  • “戒体”:一种本体论的追索

    言表者,身语造作,有所表示,令他了知,故名为表。言表者,因其发业,对,不可表示,名为表体。”②别说之泛滥,是因为自佛灭后二十部生,并以法密(昙)部摄古来传律,诸人不寻分部,加之东土先盛说一切...表述。  一. 困惑:“心法”还是“色法”  据学者研究,佛陀并没有提出过“戒体”概念,与其相类的说法是“作”或“表”。在《四分律》以及法藏部的主要经典《长阿含经》中也都没有“戒体”的说法。...

    王建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95361410.html
  • 梵网经古迹记卷上(1)

    知亦尔。虽尘沙门终归一道。万行一门所谓得意。得意而行皆称法性。是故从喻名梵网经。经谓契经。贯持为义。贯义持生不散失故。卢舍那者此云净满。障不净不圆故。法藏师云。梵本皆名毗卢舍那。此云光明遍照。智...大慧空。然二空用亦复空故言空空复空。复空所取能取。既平等空故言如虚空。性平等智有果德性十具足。此总标也。十者十号。一者如来。清净法界一相无为。其中法身神虚体一。一切事法泯同法性所去来名如来故。然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561868.html
  • 四分律——源流

    作为南山律宗传承,後附允堪、元照二人略传。清初福聚著《南山宗统》,亦依元照所立九祖(昙、昙摩迦罗、法聪、道覆、慧光、道云、道洪、智首、道宣)次第,於道宣下绩文纲、满意、大亮、昙一、辩秀、道澄、澄楚、...日子裏,分作八十次诵出,所以称「八十诵律」 ,成为三藏中的律藏。  此後一百年间,迦叶、阿难、末田地、商那和修、优婆崛多,五师相承,并支派。一百年後,异执纷起,以致於分作二部、五部等。所谓二部,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761870.html
  • 般若的含义及其在佛教中的地位

    ,不可将福便为功德。功德在法身中,不在修福。师又曰:见性是功,平等是。念念滞,常见本性,真实妙用,名为功德。内心谦下是功,外行于礼是。自性建立万法是功,心体离念是,不离自性是功,应用染是。若见功德法身,但依此作,是真功德。若修功德之人,心即不轻,常行普敬。心常轻人,吾我不断,即自无功,自性虚妄不实,即自,为吾我自大,常轻一切故。善知识,念念无间是功,心行平直是。自修性是功,自修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84161919.html
  • 中国地藏信仰之研究

    大正藏》第48卷,No.2006。  (宋)智圆述《涅盘玄义发源机要》,《大正藏》第38卷,No.1766。  (宋)道诚集《释氏要览》,《大正藏》第54卷,No.2127。  (宋)楚圆集《汾阳...总持品》考辩 41  第三章 地藏信仰之思想内涵45  第一节 地藏菩萨之特45  一、地藏之意涵 46  二、常居秽土 48  三、现声闻身 49  第二节 对如母有情之关怀51  第三节 开“十...

    刘素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2762188.html
  • 心悟者的生命文化观——身心宇宙空灵法相融

    不失德,是以。上无为而无以为,下为之而有以为。”“故失道而后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”。就是说所谓仁义等德行是人为的,是把道世俗化,是对自然的“道”的破坏。就是说老子降低“...共88个字,加上标题是26句96个字。后来一个忘年交看后对他说:“此文含义很深,好象寓言难明的“经书”,可称之为“空灵之道”。但有很多地方我还是看不明白,若有所明,又若所明,世俗之人,更不明其义。...

    乌金多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0362459.html
  • 佛教对“修行问题”的看法

    这就是生活中的修行。  过去禅门大德们,搬柴运水、典座行堂、种植山林、牧牛垦荒,甚至米坊筛米、修鞋补衣等,这都是生活中的修行。  所谓修行,就是先要把人做好。做人如果尖酸刻薄、义、无道、悭贪...见解,于一切法无言说,识,离诸问答,这才是入不二法门。”意思是说,一实妙道,不可以用推理、比较、归纳、演绎等方法去揣度探寻,必须直观体验,向内发掘,能够这样实践,才能够进入不二法门。  文殊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5362513.html
  • 探讨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

    大道无名,因而彰;大道空灵,因德致用。道为理体,为事相;欲求明道,必先积德;苟不至德,至道不凝;积善成德,积德成道;道盛德善,民不能忘;合为道德,亘古常青。故道不显,无道不明;悟道者自然德行...修养是道德学问的体现,内明外用的交融。大修养者心性流露天然纯善之美,身居夫子五“温良恭俭让,”力行儒家五常“仁义礼智信。”古之有修养者称为君子,修养者称为小人。君子与小人之别在其有无修养耳!古人云...

    高荣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0562853.html
  • 诸家戒本通论

    之译也。(宁高僧传卷十六)或说从昙,则以昙帝有昙德羯磨之出也。(道宣四分戒本序)羯磨法备,后遂通行。至于十诵四分僧祇五分,陆续译传,行事所资随应取舍。大抵十诵流被江淮,僧祇四分代兴关辅,惟五分一...所释。后秦弘始十二至十四年(西纪四0五至七年)佛陀耶舍译。别有戒本两种,文句时异。  (一一)戒经本 此饮光部戒本,广律。元魏大统中(约西纪五四三年)瞿昙般若流支译  (一二)巴利本 此铜鍱部戒本,...

    吕 瀓 释存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5362869.html